分流季 送上信阳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_SMT周边传输设备_江南(JN)体育娱乐APP/全站登录入口
分流季 送上信阳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SMT周边传输设备    发布时间:2023-11-24 13:19:20
详情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1所(不含固始),其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7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所, 2021年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3.27%。其中对口就业率为90%以上,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2196左右。 截止目前,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未曾发现违规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现象,不存在克扣学生的实习薪资报酬的情况,企业也从未拖欠学生薪资。 信阳市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年)

  代码 学校名称 学校地址 学校级别 62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信阳市羊山新区二十四大街48号 国家重点 85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新县发展大道 普通 208 信阳工业学校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新塘埂19号 国家重点 218 固始县职业教育中心 固始县城南新区怡和大道怡和新城 国家重点 221 信阳市第一职业高中学 信阳市金牛路158号 普通 222 信阳电子学校 信阳市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 普通 223 信阳航空服务学校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区 普通 224 信阳市第六职业高级中学 信阳市平桥区震雷山街道办事处湿地公园对面 普通 225 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信阳市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航空西路 国家重点 227 商城县职业高级中学 信阳市商城县城关镇柳坪村 普通 233 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 信阳市淮滨县城关镇淮河大道西段教育园区 国家重点 246 新县千斤职业高级中学 信阳市新县千斤乡启后街1号 普通 290 信阳市中等专业方面技术学校 固始县城关阳关大道7号 普通 317 新县职业高级中学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关将军路183号 国家重点 319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罗山新区北安路 国家重点 362 信阳建筑工程学校 信阳市红星村 省部重点 378 固始县申达职业技术学校 河南省固始县城南新二街 普通 401 息县职业教育中心 信阳市息县文化路北段 普通 470 固始县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省固始县王审知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向北100米 省部重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建设具有信阳特色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信阳产业发展赋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1所(不含固始),其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7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19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在校生5.4万人,基本满足区域内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需求。

  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施值0.3万元,生均纸质图书18.8册,与2020年相比略有增加。

  信阳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开展继续教育,持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注意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一直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2573人(其中专任教师2420人),“双师型”教师61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0.8%。2021年全市中职学校师生比为 1:20.9。

  我市各中职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加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搭建与企业接触的平台,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加强企业精神与艰苦创业、成才之路与价值取向、诚实守信与人品情操、岗位技能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1年,全市中职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5.8%,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6.2%,体制测评合格率达96.4%,毕业率达98.6%。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均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就业工作领导。一是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联系县区内外工业公司,在网上查询各类招工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公布;二是开设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找准工作规划方向,提高对口就业比例;三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到企业工作的岗位适应能力;四是加强学生入职前培训和务工知识培训,帮他们提升寻找合适单位的能力。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21年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3.27%。其中对口就业率为90%以上,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2196左右。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市各中职学校及时作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与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吻合度,积极对接地区发展的策略,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航空运输类、旅游类、交通运输类、土木建筑类、纺织服装类和教育类等重点专业。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开设有57个专业,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吻合度较高,“一县一品”的发展的新趋势已形成,如浉河区的物流、建筑,平桥区的航空服务,新县、罗山县的涉外,息县的食品加工,商城县的烹饪,潢川县的园艺等,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人才保障。

  3.2.1建立完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市各中职学校依照国家专业标准和河南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学校和企业需求,建立了全面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动态、有效、及时地对教师教学效果、学生的素质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进行测评、反馈、督促、整改。同时,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信阳”建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以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3.2.2项目建设方面。全市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职教体制改革,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扩大。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3个、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4个,省级以上品牌示范校5所、省级特色校6所,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数字化校园9个,市级以上实训基地34个(其中省级以上8个),在建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水平专业群6个。以项目建设资金为支撑,在深化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改革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六个方面做工作,使得中职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

  3.2.3技能竞赛方面。技能大赛是全市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手段。2021年全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在郑州、洛阳等地举办,我市参加技能大赛34项,选手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33个。

  3.3.1积极贯彻《信阳市人事局 信阳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信阳市教育局 信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信阳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信人﹝2009﹞69号)文件精神,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有关政策,切实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需求。

  3.3.2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各类专业教师培训和教师技术能力培训,统筹安排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任务,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水平。2021年信阳市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来自全市16所职业学校的1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此项培训,教师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先进的技能,能够在有关专业领域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紧紧结合我市真实的情况,主动转变办学思路,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形成了厂校合一、“订单”培养、“基地+学校+企业”等多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全部的学校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一是共建基地。各县区积极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目前全市共有校内实训基地75个、校外实训基地76个,实训课开课率达100%。例如新县建成了信阳羚锐生态农业、奇龙岭民俗文化园、茅屋冲家庭农场等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品牌基地,与县外7家企业合作共建了“福州梅峰宾馆-旅游实训基地”“厦门天马微电子实训班”等校企合作项目,与县内4家涉农企业合作建立了水果、中药材、山茶油种植及淮南猪养殖等实训基地。二是联办专业。目前我市各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办专业共计69个,如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北京商琨教育集团联合开办高铁乘务、3D打印和无人机技术三个特色专业,与香港理想教育集团联合开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SMT专业项目,实现先进的技术进职校,破解学校引力不足、企业人才不强的难题。三是冠名办班。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全市校企共建“订单班”40个、“冠名班”14个,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培训。例如潢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吉利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企业在学校开设 “吉利冠名班”,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定制人才,解决了人才培训入口不旺、出口不畅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逐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1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逐步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和实习管理工作的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2021〕392号)精神,我市结合真实的情况,在全市安排组织《办法》的学习,严格落实了“六不得”要求,学生实习权益全面得到保障。截止目前,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未曾发现违规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现象,不存在克扣学生的实习薪资报酬的情况,企业也从未拖欠学生薪资。

  我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及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一起发展”原则,充分的发挥特色专业品牌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一起发展的原则,积极组织协调“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活动,实现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例如,新县职业高级中学是河南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是新县涉外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是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积极了解职教发展动态,掌握职教最新信息,研讨职教发展模式,通过集团成员的广泛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

  我市各中职学校以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近年来,我市累计培育数万名中等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为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5.2.1扎实推进职业培训工作。近年来,我市格外的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职业院校充分的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资源,主动与人社、农业等部门沟通,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展各类培训12603人次。同时,对我市2016-2020年举办的162期涉及种植养殖、食用菌栽培、大棚蔬菜栽培与小龙虾养殖、特色农业等农村实用技术,以及烹饪、西点烘焙、酒店管理与餐饮服务、美容化妆礼仪服务、家政服务、月嫂、电焊、柳编、服装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实用技能培训班部分学员的就业创业情况做了跟踪回访。该项工作曾经得到上级领导关注及《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效初步显现。

  我市将中职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慢慢地提高财政性教育费用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同时,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做到职业教育经费不截留、不挪用,足额落实国家和省项目配套资金。近年来,全市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得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6.2.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豫政﹝2021﹞2号)等文件精神,我市正在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地一策”实施方案,制订工作目标,对今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规划部署。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以建设具有信阳特色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注重品牌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频共振,为老区信阳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6.2.2我市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为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县区真实的情况和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容纳程度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两个文件,对我市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分解各县区中职招生任务,同时完善中职招生工作奖励惩罚机制。实行中职招生周报告制度,对招生薄弱的县区进行现场督导,确保完成我市本年度中职招生任务。截止到11月底,中职学校招生20517人,首次突破2万人大关,实现连续三年每年以近2000人的速度稳步增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县“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工作要求,践行“万人助万企”活动宗旨,扎实有效推动我校产教融合联合办学的创新模式,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万人助万企”工作小组根据《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万人助万企”工作方案》深入企业,联合办学,扎实、高效地解决香港理想教育集团SMT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问题。

  1997年,谭青才先生创立“理想教育”。2008年,完成幼儿教育现代教育体系研发开发,在东莞成立“东莞市理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第一个投资合作专业----学前教育专业。2011年,完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SMT,智能通讯设备应用第二个专业研发开发,推向市场。2015年,累计投资合作职业学校达百所,遍布中国10多个省份。2016年,研究完成“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在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育和教学体系全面落地实施。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品牌500强”。

  理想教育集团是一家集教育研究、教育投资、学校托管、专业建设、实习就业为一体,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优秀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具有先进性和完善性的教育集团。该集团品牌价值144亿。集团对于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非常良好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集团一直秉承“说到做到、用心服务、以人为本、用爱教育”的企业核心理念,把“注重企业社会价值,弘扬工匠精神,为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办最好的教育,为中国教育公平做出贡献”作为企业使命。

  随着国家产业换代升级步伐的加快,智能制造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发现公司培养的智能制造技能人才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万人助万企”工作组了解这一情况后,寻求合作,实行产教融合联合办学,决定由我校电商部全力解决该问题,电商部主任胡德贵主抓落实,全权负责该项工作。结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规划方案和企业专业优势,两校签订了SMT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该校“万人助万企”工作小组多次到香港理想教育集团考察,了解到该集团确实存在智能制造人才短缺问题。2019年10月,我校召开专业选报会,香港理想教育集团教务科科长黄隆向SMT智能制造专业学生介绍了香港理想教育集团的发展历史、SMT智能制造专业情况及工作前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该专业的积极性。香港理想教育集团选派实训教师王岗作专业教学教师常驻我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对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校企双方商议出最佳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明确职责,抓好分工。该项方案由电商部胡德贵全权负责,电商部全体师生积极支持本项工作,用尽心思挑选出培训学员,提供培训场地,安排好实训教师的食宿问题。

  2、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学校为SMT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地,购买实训器材,实训楼一楼为SMT智能制造专业培训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课程安排合理。

  3、以赛促教,优中选优。2021年6月15日,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学校SMT智能制造实训室举行SMT智能制造技能大赛。比赛分手工焊接、印刷机操作、贴片机操作、手工贴片操作四个赛项,根据电子科技类产品难度、组装时间、焊接品质进行评选。电子科技类产品包括:广州灯塔电子科技类产品、摩天轮电子科技类产品、七彩爱心电子科技类产品、圣诞树电子产品。决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30名。为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培养优秀SMT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2021年7月2日上午,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多功能厅一楼举行SMT智能制造专业跟岗实习动员大会。第一期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圆满完成学习,正式上岗就业。我校将此次活动推向公众平台,加强宣传,吸引更加多学生了解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并且选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业。

  经过近一年的实训培训,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在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商部培养SMT智能制造专业人才178名,极大的弥补了香港理想教育集团人才短缺问题。精准高效的解决了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该校“万人助万企”工作小组本着从学校发展出发,重视市场,了解企业需求,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市场信息收集,当地考验查证等形式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积极制定工作方案,推行专人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切从市场需求入手,精准培训人才,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此次SMT智能制造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做到了“精准培训,满足需求”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全力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将“企业满意率”“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此次活动的重要指标。

  1、提高认识,抓好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决策,是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一次高效融合,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全力支持该项活动顺利开展。

  2、合理的安排,高效协作。“万人助万企”活动既要求学校全力支持也要求企业紧密配合。合理安排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契机,合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3、关注市场,了解需求。职业学校学生最终是走向企业,学校培养人才应了解市场需求。关注企业人才短缺,及时作出调整办学模式,实现学生精准就业。

  4、抓住契机,开创新局。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将继续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发展谋先机,以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为使命。努力满足市场需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培养人才,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努力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将以此次技能人才培养为契机,寻求更多合作模式,将职业教育向纵深推进!

  校企双方不应只是关心教学模式、培养环节的合作,更应关注校企文化融合,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消除合作中文化障碍,回归文化育人的正确理念,真正达到二者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多次针对校企文化融合这一课题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围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概念、内涵,以及校园文化的现状、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等提出了24道问答题,在财会、计算机应用、电子应用、机械加工等专业的300名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其次,组织师生走访了5家企业、一家金融机构、一个商场等企业,进行了访谈调查。通过一定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令人担忧。有近40名教师及学生对企业文化基本上不了解,对校园文化也只是略有耳闻;三分之一的教师对校园文化不适应企业要的现状并不知晓;大多数学生对校企文化为何对接、怎样对接不感兴趣;70%的毕业生认为现行校园文化影响下的行为习惯到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对职业学校的网站、宣传栏、报纸、广播的调查中,发现基本没企业文化的内容,更未涉及校企文化的对接活动。

  组织师生对公司进行调研。在企业访谈中,企业各类人员都认为,职校毕业生初到企业热情很高,尤其是对新设备、新仪器很感兴趣,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有一定的问题较多,主要有四点:① 缺乏工作责任心,随意性大。②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控能力,不适应企业严格管理。③ 缺乏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力。④ 初进企业时不认同企业文化,很难完成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学生和企业都“找不到感觉”,出现频繁解聘或“跳槽”现象。造成这一结果固然有多种原因,但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模式、学生文化素养与企业文化脱节,导致学生的基本素质不足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实现校企文化元素的整合。校企文化对接可以经过三步:求同存异、互相促进、逐步融合。对公司、学校中一些相同、相似、相近的文化元素在特色校园建设中整合融通,造就新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熏陶,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观察其效果。在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元素,强化企业先进文化元素作用,逐步融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发挥学校、企业两个积极性,双向互动。学校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元素,企业也应当吸收学校先进的文化元素,共同创造社会新文化。

  职业学校要实现校企文化相融,共同育人的目的,学校必须更新观念,注重企业文文化的引进,促进校园文化的企业化。

  环境是育人的土壤,创设良好的条件,营造让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就能耳濡目染感受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缩短学生与企业职工转变所学要的时间。

  1.按企业的“车间”模式与要求“包装”实训场实。按照公司制作场景布置实训场室,并在实训场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习场室就仿佛置身于公司制作车间之中。

  2.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在教室、楼梯口、校道等显眼位置悬挂有名的公司家、劳动模范的寄语;在学校实训大楼的楼梯道、墙壁上张贴着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行业品质衡量准则以及企业的优秀标语或警言警句,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的作用。

  1.参观学习。除了日常校园文化的熏陶意外,学校还注意融入企业个性文化熏陶,组织学生到罗山产业集聚区内有名的公司进行全景参观学习,由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宣讲,使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实习锻炼。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企业文化的的感受,学校于2004年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组织了125名学生到南方合作公司开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探索,10年来,学校年年都会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组织顶岗实习,学生们通过实习锻炼,亲身感受、了解企业的文化底蕴。

  1. 企业家讲座。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企业文化。为此,学校经常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到我校给学生讲课,讲课的内容大致有:一是企业文化理念(主要是经验管理理念);二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三是企业形象(企业标识、历史沿革、成长创造史);四是企业的用人标准。每次讲座都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结束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写心得体会和感悟,将优秀的稿件刊登在校刊和黑板报上,让全校同学共享企业文化的多彩风貌并认识到作为未来企业的准员工应该崇尚什么,弘扬什么,设置怎样的目标作为今后奋斗的方向。

  2.企业赞助校园文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些成功的企业,请企业出资赞助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东莞健达照明有限公司、苏扬灯饰有限公司、升宏工艺品有限公司,先后捐资近百万元支持学校,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对公司来说,能大大的提升知名度,有利于它们造大市场,吸引专业对口的学生到企业来工作,缩短招工、培训时间。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大大减少一些开支,把经费放到购买教学设备上。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因为每次企业赞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场前都要对赞助单位的历史、规模、管理和成就作隆重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即使未到过其赞助单位,也对企业有个基本的了解,使自己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为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合,学校成立校企文化相融合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组织精干队伍,保证项目有序进行,学校对校企文化相融合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和项目负责制,同时也加强对项目建设进程的指导和检查,保证了项目高质量完成。学校还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80万元,建立专门账户,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建设调研论证制度》《校企文化融合推进办法》等一系列操作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校企文化融合的健康、有序、高校运行。

  校企文化的融合,使我校与合作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呈常态化、制度化。10年来,学校共组织近万名学生由专业课教师带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由陌生到熟悉,进课堂是学生娃,到企业是“准员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显著地增强,企业和学校实现互利共赢。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罗山模式”,多次在省、市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中职学校推广试行。

  我们认为,无论开展企业文化教育,还是特色校园文化教育都必须和实际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必须和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单纯搞文化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一)课程教学改革为融合突破口。实行课程年检制度,适时调整和更新课程结构,把企业最新技术、工艺、企业先进文化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初次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规范的教育和企业文化认知的培养。

  (二)教材创新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以教材建设为切入点,全方面开展教材创新,加快自编教材建设。在专业教材中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公司竞争意识、先进企业文化、工作价值观的章节,及早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

  (三)实践教学是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抓住学生顶岗实习的契机,使学生真刀真枪的顶岗实践,以“准员工”的身份自我体验和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从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及工作价值观促使学生向员工角色转换。顶岗实习利用不一样企业的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强烈感悟,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

  (四)“制度文化”作为校企文化融合的生长点。融合点是动态的、变化的,能采用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步步深入的原则。先进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就是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模板,我们将职工守则、职业道德及职业操守准则等等制度引入校园,内容略加变通,在职业学生中试行,可以边试行、边总结提高,逐渐完备。在制度文化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改变生活方式、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接受企业工作价值观,慢慢实现校企“制度文化”对接及融合,并尽快进入学生的大脑。

  以校企文化融合点为出发点,推而广之,坚持到底,即可以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校企文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扩大对接的范围,使校企文化融合更加深入。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加强中职学校党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的需要。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视察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与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各校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党员电教室、微课、网上学习平台、公众号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党员及时学习最新理论知识。通过请党校名师、模范标兵给广大党员讲党课、通过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红廉文化苑等场所,开展“学理论、强筋骨”“讲道德、重修养”“诵誓词、强党性”“知规矩、守底线”教育,提高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和自律意识;各校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制度》等制度;各校进一步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党员学习、联系群众等活动,确保学校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落实;各学校通过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要求,严格党规党纪监督,狠抓党员教育管理;各学校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教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工作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各级班子会议议题并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实施、同考评,切实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全程管理,把学校重大决策事项、学校财务收支、学校基建维修、大宗物品的采购、干部选拔任用、教师评优和职称晋级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向教职工公开。

  9.1.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还不高,社会上“重普轻职”的观念仍都会存在,一线技术工人待遇偏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偏小,每年职教招生人数仅占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三分之一左右。

  9.1.2 办学水平存在短板。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较为薄弱,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场地设备,距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和企业技术更新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学校专业结构仍不够合理。部分中职学校设置专业随意性大,专业水平较低,专业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匹配度还不够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专业建设领军人物,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任务较重。

  9.1.3 市场需求有些乏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公司数少、规模比较小,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大,更难以与职业学校建立长周期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能为职业学校提供足够的校企合作机会。

  9.1.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我市虽然积极探索了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内容相对简单,有的做不到专业对口,“融合”深度不够,校热企不热的问题比较普遍,合作的长期性、长效性需要加强。

  9.2.1进一步争取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引入民办资本参与兴办职业教育,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体制,政府以购买服务和奖补方式支持职业教育,缓解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问题。

  9.2.2切实快速推进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中职双高工程”项目启动以来,潢川幼儿师范学校、信阳建筑工程学校、信阳市第六职业高级中学、信阳航空服务学校、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新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六所学校正按照计划进行第三学年的建设。市局将联合其他三部门督促项目学校在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按照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运作。同时,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特色院校、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

  9.2.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专业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举办市级班主任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在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上,参照《教师资格条例》等国家规定,坚守教师聘用的门槛,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可以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继续加强职成教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开展省、市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实践成果、教改立项等教研评比活动。

  9.2.4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开辟校企合作新领域。积极贯彻落实习关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改革封闭式办学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全市骨干职业院校与规模大、效益好、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产业集聚区紧密对接,与有名的公司深度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协同育人、实训就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广泛采取订单培养、冠名培养、厂中校、校中厂等模式,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努力形成产教协同发展、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

  9.2.5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一是下发招生文件,分配招生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强招生督查,纠正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四是实行奖惩制度,保障完成招生任务。

  9.2.6深入开展职业院校各类竞赛和职业教育各项活动。在开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开展素质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大赛等竞赛活动。组织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通过宣传版面、新闻媒体报道、印发宣传单、优秀职教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宣传氛围。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电话:0769-82390615

手机:18822972172(微信同号)  

价格优惠,江南全站app欢迎致电咨询!

地址:东莞市寮步镇向西村工业区村口街3号厂房
  

邮箱:larry@chinaweish.com

网址:www.czxyhb.com